朱非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评论文章
非凡气度,书行笔端——朱非老师及其书法漫议文

  在惠州合江楼首层进门处,原有一块屏风,上面镌刻着苏东坡《寓居合江楼》诗“海山葱昽气佳哉,二江合处朱楼开。蓬莱方丈应不远,肯为苏子浮江来......”是清人集的苏东坡字组成。细细品味,浩然之气直面而来,可想当年苏东坡展开纸笔,诗词句字如浩淼之水,奔腾于胸,运腕走笔,一气呵成。去年初秋,我第一次到鲁迅中路春波弄绍兴书画社,当我还未曾走进去,就即刻被大厅内悬挂的一幅对联“满堂花醉三千客,一剑霜寒十四州”所吸引,受震撼。这书作出自朱非老师手笔。朱老师的书法,俨然是端庄、大气的。细细品味,神韵高雅,意味深长。我后来阅读他这篇博客时,是这样写到:“我也欣赏贯休的这一诗联,所以以此内容为书法作品。但我依然按贯休原诗写作《十四州》。”   “至于诗的气势,倒不是由州的多少来决定的。没有气势的诗联,那怕你写作“四百州”也没有用。” 这里,我要评论的,倒不是贯休诗作的气势,和钱鏐、孙中山要体现的霸气和雄心,而是为朱老师气度非凡的艺术和精神而折服,甚或被感染,顿有气冲霄汉的姿态。自古到今,大凡善书上乘之人,必是学问者、艺术家,绍兴书法家朱非老师即是。从他的书作,和与...

煮字生涯岂为名——姜寿田记朱非书法

  绍兴乃古越之地,所谓“鉴湖越台名士乡”,中古之后,随着中原文化轴心的南迁,此地乃成为南方文化中心区域,并成为文人化传统的轴心。其文脉所系,尤重文化道统,故多慷慨崇道之士。清末民初以降,国运板荡,绍兴虽偏为一隅,而风云际会间,烈士迥出。秋瑾、鲁迅、罗家伦呼号捐躯于民族沉沦之际,堪称拯世济民的英豪。   绍兴文脉渊深,故绍兴书家多饮学之士,尤重学问文章之气。其视书法为学问中事,重涵养,重道问,重节操,有以学养书而无以技害道,而骨骾节概之气更成为其普遍推崇的文化风范,此乃成为绍兴书法之传统。   朱非乃绍兴著名书家,绍兴碑匾、亭阁出于其手者多有,而自视平淡,不以名家居,直自号为匠人、酿字者。寄身书艺几十年,等闲市俗名声,更克意于奔竟,故无声名之累,也无市俗之牵,一介书生,通身清气,直以书道寄曲直,亦堪称耿以介以。   朱非于书追古意、避时人,于斯尝自自嘲。窦蒙释“古”云:“除去常情曰古。”朱非于书追“古”,乃在除常情矣。孙过庭《书谱》有言“古不乖时,今不同弊”。“古”乃横贯书道一大关键,无古则无以自立,无古...

刚柔相济独精神——略评朱非六十后书作《画眉深浅》

  我市书法家朱非近以六十以后部分书作,汇为《画眉深浅》一集,书坛中人多所关注,谓有舒卷如意、豁人双眸之感。   诚然,朱非素以楷书闻名遐迩,自谓梦逐晋唐,半生临池不辍,唯欧虞是从,不稍旁骛。不知外界诟病其板,犹责其刻板也。今集中《古越龙山碑》、《炉峰禅寺碑》、《永和园记》各篇,沉稳雄强之中,时见妩媚之姿,风格顿异,面目一新,人惊其变化之速,实属情理固然。   朱非浸淫楷书不无缘由。盖古人善为书者,必先楷法,然后进入行草。旧时学童初习书,学描红“上大人孔乙已”,无不从楷书入手。至于临帖,大抵欧虞颜柳,一律正楷,眼下有人本末倒置,不先下功夫学楷书,徒以创新书法之名,瞎涂乱抹,写不合草法的所谓“草书”,不合隶法的所谓“隶书”,犹自鸣得意。朱非坚持先学楷书的思路,虽然多花费了许多时日,却为他奠定了相当坚实的笔墨功底。今日绍兴学习书法的风气大盛,朱非取得的成功,亦足以为法。   凡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人,无不从执笔之初就存了出入“二王”的雄心。殊不知一出一入之间,几多磨难,几多苦辛。朱非坦承,他曾经历长时期的“死临”...

在春夜里

  黄昏的南方书店,惠风和畅。   桔黄色的灯光影里,书法家朱非手持他的新出炉的作品集说:这一本《画眉深浅》,大抵六十岁以后所作,今天奉献给各位,不胜忐忑之感。   空气里丝丝缕缕地飘忽着茶香、酒香、书香。随意地坐在各个位置上的朋友们,或指指划划,或喁喁私语。   朱非说,多年以来,我耳边听得最多一个字:板。什么是板?平板,呆板,刻板。   有人愕然而惊,有人颔首微笑,相信此时此刻,由朱非自己说出口,已不是出于自负的那种愤懑,甚至对抗。它是一种自责,是大彻大悟以后达到的化境。   千百年来,寤寐求之,兰亭是有志于书法者永久的梦。陆放翁有诗:“嫩白半瓯尝日铸,硬黄一卷临兰亭。”朱非借来写作对联,一样作着梦的追求。半辈子以笔砚为伴,临池不辍。有时候午夜梦回,一骨碌起身,伸纸濡墨,深怕神来的那一撇那一捺倏然逸去。所谓废寝忘食,原也是不必说。   宋代著名大文学家兼书法家欧阳修说:“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,而真楷以小楷为难。”远道从北京来的朋友姜寿文先...

1 2 下一页

Processed in 0.335(s)   27 que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