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非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评论文章
沈定庵为朱非册页两种写序

  朱非兄与余同邑,同道切磋几五十年。其书深得欧赵三昧,正受直定,如意随心。盛年书名已风靡越中,得其书者,招牌街铺则添荣耀,悬挂厅堂则生光辉,镌勒山崖则壮气象,匾楹禅林则彰空灵。丈轴尺幅,俱可见其师承其功夫其旨趣,可流连可把玩可师法。今睹册页两种,心眼豁然。《十三跋》流畅灵动,章法森严,咀嚼禊帖何其深也;《金缕曲》笔力沉郁,一气贯注,体味张词何其细也。朱君是册,年齿与腕力并进,修持与品藻同增,吾深爱之,乐为序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庚寅三月山阴沈定庵于仰苏斋,时年八十五

酿字记——陶晋荣记朱非的书法艺术

  昔米芾《海岳名言》云: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,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,海岳各以其人对,曰:“蔡京不得笔,蔡汴得笔而乏逸韵,蔡襄勒字,沈辽排字,黄庭坚描字,苏轼画字”。上复问:“卿书如何?”对曰:“臣书刷字。”   然而,勒字也好,描字也好,画字也好,刷字也好,由于临摹者众多,终于传承出了行书宋四家的局面。以至于千年以后,沙孟海先生在八七高龄时还作《耕字记》以应因古人。   而惟独这“酿字”,以其周期长、见效慢,为书画家所不愿或不敢为。   我的老师朱非先生却偏偏是这样一位“酿字”者。《古越龙山碑》正是他五十年酿字的结晶。   《古越龙山碑》居绍兴黄酒集团办公楼共享大厅正面中央,碑高三丈,碑身为青色陡墁方砖铺成,青底白缝金字,古雅大方,具有苏式古建特点。碑身上部为“古越龙山”标识,主体部分为正文,楷书,凡八行一百五十一字,介绍了黄酒的发端历史和古越龙山的命名原由。是碑由朱振国先生撰文,朱非先生书写。朱非先生之楷书,可谓字里金生,行间玉润,在看似平淡的点画之外,更透出一种安静平和的韵律...

民间煮字者——朱非

  当今书坛,能看淡名的很少,朱非可算一个。   一次全国书协副主席吴汉东到绍兴黄酒博物馆参观,看到一块“古越龙山酒楼”牌匾,大加赞赏。陪同的人说,写这块牌匾的人就在你眼前。吴汉东便问朱非要名片,一问,竟连省书协会员都不是,大惊失色,很为他抱不平,要他直接加入中国书协会员。朱非却无所谓地笑笑,笑得很坦然。   几天后,朱非接到了《书法导报》总编姜寿田的来电,说吴汉东向报社推荐了他。要他立即用电子邮件发一些作品过去。   令朱非想不到的是,《书法导报》竟用整整四个专版作了介绍,总编姜寿田亲自为他写评论。   得悉这一消息的人都为朱非高兴,朱非却看得很淡。他对人说:“把书法当成敲门砖不是一个真正的书法爱好者,而是一个社会活动家。真正的书法爱好者是傻傻的。”至今,朱非仍是一介民间煮字者,连省书法家协会都未加入。   第一次见到朱非,就觉得朱非是一个典型的大智若愚者。一身布衣打扮,一副落脱不羁。只是一谈到书法,就两眼放光,满脸生辉。   从六岁开始...

名家朱非

  先生乃绍城书法名家,兼大有作为之文化实业家。彼此相交逾10年,互访多次,其书艺、实业、尤其是德行,令我赞佩不以,深感值得求教。   1998年12月8日,九重天书画古玩礼品社从上海文庙之学宫街总号,开出分号,入驻绍城府河街。开张之日,以绍兴越文化研究所为首,大批文化界友朋来贺,老所长、前绍兴市文联主席李月兔先生与鲁迅纪念馆馆长裘士雄先生揭牌,并共进午餐。夜深,在小楼上翻开《来宾纪念册》,未见“朱非”其名。   确乎,此前,我已闻其人,但未曾谋面。然,先生书作满城见,端方厚重之唐楷,我是既熟粘而又感陌生;及见其行书之流美劲健——我敢确认,此君必宗大小王与欧阳询——我之同门师兄者也!   绍店开业前后,头三年,我每周必往打理,空隙则穿街走巷,尤其是鲁迅故居四周。一日,将近沈园,只见一家门面阔达之书画社,内列文房四宝、书画碑帖,壁挂各式镜框,尤多“朱非”者。询之,乃先生之老牌店业也!登楼再看,只见一身材敦实、头发花白者,正在挥毫走笔,神情专注。我不便打扰,但猜想此君即“朱非”,——楼下询之,果然。 ...

上一页 1 2

Processed in 0.446(s)   27 queries